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是什么罪
释义
    本文介绍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罪行的法律定义、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盗窃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要件、犯罪行为、犯罪对象和法定刑等方面。
    法律分析
    一、关于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罪行的法律定义
    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可能涉及以下罪名: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贪污罪。这些罪行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因行为方式和涉及的具体公职人员而有所不同。主体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
    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三、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
    (一)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如何定性处理
    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公同、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那么全案郁定侵占罪;如果主犯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应分别定罪,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定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定侵占罪。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而且多为犯罪行为前不被自已所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盗窃罪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法定刑不同。本罪最高法定刑是十五年有朋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是职务侵占罪,一旦构成本罪,会被判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是会被判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看完本篇文章内容,如果没有完整解答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是什么罪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问题,会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结语
    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可能涉及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贪污罪。这些罪行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行为方式和涉及的具体公职人员而有所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其中客体为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客观要件包括侵占行为和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物时,应分别定性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t第一百六十九条\t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t第二百五十四条\t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宪法\t第四十一条\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