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电话被轰炸报警是否可以查出来? |
释义 | 法律分析:电话被轰炸报警可以查出来。 个人信息泄露,实质上是一些IT技术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的技术性窃取,有别于一般的偷盗。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技术窃取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被技术性窃取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无线网络列表信息、网络地址、终端信息、内存信息、内存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账号注册行为等个人信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