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开庭前收监一定会判实刑吗 |
释义 | 开庭前不收监一般是缓刑,虽然不能说肯定缓刑,但确实可能性很大。可以取保候审,说明情节相对轻微,有的则是已经获得受害方的谅解。 最重要的是,取保候审说明不会发生社会危害。所以在量刑时,完全可以判缓刑,不用关进去的。 一、判处缓刑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缓刑是指对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在暂缓执行刑法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制度,规定在一定的审判期内停止执行刑罚;在审判期间,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判不再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必须执行。缓刑的对象: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犯罪相对较轻。被判处重刑的罪犯,不得缓刑;2、罪犯确实有悔改的表现,法院认为任何监禁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以上两个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有的人虽然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为了教育他们,防止他们再次犯罪,不能缓刑。或者虽然有悔过,但量刑较重,所以不应该适用缓刑。 二、诈骗罪取保候审坐牢的几率大吗 取保候审是变通强制措施的一种方式。取保候审是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公、检、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方式,它与逮捕、监视居住的性质是一样的,其目的都主要是为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及时到案。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通常依据其人身危险性来判断,即有无再犯、逃跑及毁灭证据等情形。 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必然的关系。取保候审了不一定意味着判处缓刑。两者判断、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只要能够取保候审就一定会判缓刑,不用进去坐牢。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些。 取保候审后,如果检察院免予起诉就没事了,如起诉到法院,法院会给个结果,有执行实刑的可能。具体的要看情节,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后诉到了法院的,判缓刑的可能性大。 具体的法院会怎么判,还需要根据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是否判处缓刑,主要考虑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和社会危害。被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最终被判处缓刑,关键还是依据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来确定。 三、取保候审好还是没取会不会严重 取保候审不一定是问题不严重,只是说明没有现实的危险。同时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不追究刑事责任,在取保候审期满开庭时,有足够的证据还是可能会判处实刑的。在取保候审结束之后,一般两个月的时间之内法院就会开庭审判了。可以取保候审不能说明情况不严重,但是申请缓刑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