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区别 |
释义 | 本文探讨了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的区别以及民法典对公平原则的规定。公平原则强调分配资源或机会时依据规则和标准,而平等原则则更侧重于平等对待每个人。公平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相辅相成。民法典对公平原则的规定包括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风险的合理分配以及违约责任。公平原则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旨在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维护平衡当事人利益。 法律分析 一、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的差异 (虽然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都强调了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公平原则主要关注的是在分配资源或机会时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而平等原则则更侧重于在对待每个人时都平等地对待,不因个人差异而有所偏见。换句话说,公平原则强调的是公正、合理的分配,而平等原则则强调的是尊重、不歧视的待遇。)据此有许多学者认为,公平原则应当包括在平等原则中,认为公平就是平等的具体化。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平等原则注重的是地位的平等,而公平原则注重的是结果的公平。另一方面,平等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平等,而公平注重的是实质上的公平。所以这两项原则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二)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是相辅相成的。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志,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以公平、正义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当事人的真实意志与其外在的表示不一致,而局外人又往往无从得知时,应本着公平原则,从行为的结果是否公平合理判断该行为是否出于当事人的自愿。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看起来是出于当事人自愿的民事活动,对于双方当事人产生的经济利益,显失公平,从而和民法的公平原则相悖,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于这种民事行为可以撤销。可见,公平原则能够切实保护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自主自愿,弥补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不足。 二、民法典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 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 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其意义和作用是:公平原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将公平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三、公平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又叫衡平原则,是指当事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因此,公平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侵犯财产权的领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定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时,公安机关即无法确认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从而无法确认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及如何承担损害赔偿。此时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很据具体情况.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害赔偿。 在确定赔偿范围时,必须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要实事求是的确定赔偿数额,使赔偿责任的确定更公平。侵权责任具有法律强制力,但当事人经济状况很差没有赔偿能力时,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也无济于事,同时还要考虑当事人的生存条件。在适用衡平原则时要对当事人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防止有的人钻空子,逃避赔偿,使受害人经济上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拓展延伸 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旨在保障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公平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2.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不得损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 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欺诈、误导他人。 4.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绿色原则,不得损害环境、资源等公共利益。 5. 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公序良俗的原则,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以上是民法典中公平原则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是两个重要的民法原则,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公平原则主要关注的是在分配资源或机会时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而平等原则则更侧重于在对待每个人时都平等地对待。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公平原则应当包括在平等原则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公平原则强调的是公正、合理的分配,而平等原则则强调的是尊重、不歧视的待遇。此外,民法典也对公平原则做出了规定,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最后,公平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其主要适用于侵犯财产权的领域。 法律依据 宪法\t第四十七条\t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宪法\t第一百三十三条\t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02-24)\t第十九条\t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误解。 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存在重大误解,并请求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是,根据交易习惯等认定行为人无权请求撤销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