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成都试用期结束不给转正可以怎么做2023 |
释义 | 本文主要讲述了试用期结束后,员工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根据《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条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考察对方,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试用期结束时,企业有义务评估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并决定给予转正与否。如果企业无视试用期的结束,久拖不决,既不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给予转正后待遇,是错误的。 法律分析 在试用期结束后,如果员工没有被转正,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根据《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之所以国家要如此重视劳动合同,就是希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上的约定履行,而避免口头协议的不稳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常见的条款,在这段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考察对方,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段期间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都比较低。 当试用期结束时,企业有义务评估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并决定给予转正与否。而企业却无视试用期的结束,久拖不决,既不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给予转正后待遇,是错误的。 1、工作表现不佳为何试用期内不提,而直到员工询问为何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给予转正工资时才搬出这个理由,显然错过了单位主张权利的时间; 2、经济形势变化,职位撤销,需要调整岗位,与试用期员工表现也没有任何关系,这和给予转正工资也没有关系。 企业根据需要撤销岗位是正常的内部管理行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后,企业应该妥善安置员工:可以与员工协商调整工作岗位;也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金。但这不是不给转正员工约定好的工资的借口。 二、试用期怎么计算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也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察职工能力是否符合岗位需要而规定的时间。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义务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考察,并决定是否将其转正。 如果试用期未按约定给转正员工,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按期转正。如果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绝转正,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按期转正并支付经济补偿。 同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二倍工资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工资。 综上所述,如果试用期未按约定给转正员工,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劳动纠纷时,建议劳动者咨询专业律师,以避免因违法行为而失去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 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向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岗位需求信息。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