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什么 |
释义 | 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任务,包括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和评价本单位各项控制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审查评价单位制定的开展经济活动的计划和目标是否适宜、检查本单位的组织机构是否合理、高效,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这些任务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 法律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审计属于事前审计。这种事前控制非常重要。要制定严格制度,认真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审计。可行性研究包括:管理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财务研究和社会经济研究。审计应审查这些方面,并审查上述研究是否正确、适当、合理和充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行性研究,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金。(2)审查和评价本单位各项控制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如果控制系统健全,将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先决条件。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检查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适当和有效。例如**钢铁公司的利益主要来自其“成本否决”的内容控制体系。通过“成本否决”的强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三)审查评价单位制定的开展经济活动的计划和目标是否适宜。对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适宜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四)检查本单位的组织机构是否合理、高效,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一个单位如果有能干的人才,工作效率高,一定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组织人浮于事,人浮于事,效率很低,那么经济效益肯定很差。因此,对单位的人员和机构设置进行审查也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之一。 拓展延伸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财务、财产、商业信息等不受损失,防范内部腐败和风险。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管理是否健全有效。具体来说,需要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看看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和错误,以及是否能够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查和合理的完善,才能够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结语 此外,还需要审查本单位各项控制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及开展经济活动的计划和目标是否适宜。对组织机构是否合理、高效也应进行审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资金的合理利用做出贡献。 法律依据 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1988-04-27)\t第十五条\t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审计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控告、检举、揭发摊派行为。 审计法(2021-10-23)\t第四条\t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报告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及其绩效的审计情况,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08-30)\t第二十七条\t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十五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