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预备的刑罚规定是什么?
释义
    犯罪预备的处罚标准及行为分类。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但审判人员有权决定是否从宽处罚。预备行为包括准备工具、创造便利条件等,不限于特定行为。犯罪中止形态也应视为预备犯,对其处罚可从轻、减轻或免除。虽然停止形态出于意志之外的原因,但仍需追究责任。
    法律分析
    一、犯罪预备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应注意两点:
    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也应如此,如抢劫罪(未遂)、抢劫罪(中止)。下文不再赘述。
    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犯罪预备的成立以犯罪行为足以构成犯罪为前提,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况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
    二、犯罪预备的行为有哪几种
    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
    (1)准备用以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购买匕首、寻找棍棒、绳索等;
    (2)准备用以排除犯罪障碍的器械物品的,如准备斧头砸门,准备锯错撬锁等;
    (3)准备用以到达或逃离现场的交通工具的;
    (4)准备用以接近犯罪对象的工具的,如准备翻墙用的梯子。
    下列行为属于为了犯罪创造其它便利条件的行为:
    (1)事先踩点,调查犯罪现场,调查被害人行踪等;
    (2)到达现场等候被害人的到来;
    (3)勾结、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现实生活中,犯罪预备行为并不限于上述几种。
    犯罪预备一般是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往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至于出现这样的停止形态,通常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并不是出于自身想要停止犯罪。虽然这也是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但按照规定也是会对行为人追究责任,不过此时却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结语
    犯罪预备的处罚标准是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审判人员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宽处罚。同时,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犯罪预备的行为包括准备杀伤被害人的器械、准备排除犯罪障碍的器械、准备交通工具等。犯罪预备一般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停止形态通常是因为行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对行为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戒严期间,为保证戒严的实施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国家可以依照本法在戒严地区内,对宪法、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作出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四节 数罪并罚 第七十一条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