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预备犯罪的形式有哪些?
释义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包括制造犯罪工具、调查犯罪场所、准备犯罪手段等行为。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包括:
    1、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预备犯罪的常见类型及其特征
    预备犯罪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个体或团体采取的一系列准备措施。常见的预备犯罪类型包括计划性犯罪、物资准备犯罪、技术准备犯罪和情报获取犯罪等。计划性犯罪指的是预先制定详细计划来实施犯罪行为,如抢劫、绑架等。物资准备犯罪是指获取用于犯罪的工具、武器、毒品等物资。技术准备犯罪涉及使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来实施犯罪,如黑客攻击、电信诈骗等。情报获取犯罪是指获取对犯罪行为有利的情报信息,如间谍活动、非法监听等。每种类型的预备犯罪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手段,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加强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结语
    预备犯罪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采取的一系列准备措施。常见的预备犯罪类型包括计划性犯罪、物资准备犯罪、技术准备犯罪和情报获取犯罪等。了解这些类型的特征和手段,有助于我们加强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对于犯罪预备,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预备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以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六十条 人民检察院通过依法行使检察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等进行监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