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食品安全十条原则是什么 |
释义 |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提出了确保食品安全的10条“黄金定律”,内容如下: (1)食物一旦煮好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5小时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因为有许多有害细菌在常温下可大量繁殖扩散。 (2)未经烧煮的食物通常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所谓彻底煮熟是指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度。 (3)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例如,消毒牛奶、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新鲜或冷冻的家禽等。 (4)食物煮好后常常难以一次全部吃完,如果需要把食物存放4—5小时,应在高温(接近或高于60度)或低温(接近或低于10度)的条件下保存,但不要将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入冰箱里。 (5)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10度以上)才能食用。 (6)不要让未煮过的仪器与煮熟的食品接触,这种接触无论是间接的或直接的,会使煮熟的食品重新染上细菌。 (7)保持厨房的清洁。烹饪用具、刀叉餐具都应用干净的布揩干擦净。每块抹布的使用不应超过1天,下次使用前应把抹布在沸水中煮一下。 (8)处理食品前先洗手。上厕所或为婴儿换尿布后尤其要洗手。手上如有伤口,应避免伤口与食品接触,可用绷带包扎起来。 (9)不要让昆虫、猫、狗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它们通常带有致病的微生物。 (10)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清洁。如果怀疑不清洁,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 食品安全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由卫生局设立的制度。规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健康管理制度;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食品安全赔偿法标准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该内容由 尹利兵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