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遗弃罪的追究时间限制
释义
    追诉时效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根据我国法律,追诉时效的期限根据法定最高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分别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对于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开始计算。如果单位在追诉期限内犯新罪,前罪追诉的期限将从后罪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单位逃避侦查或审判,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法律分析
    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不予追诉或无罪释放。遗弃罪的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根据犯罪追诉时效的一般原理,遗弃罪的追诉期为“经过10年”,即经过10年,法律就不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是,遗弃罪又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即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持续地对被害人的权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为停止。因此,对遗弃罪的追诉期不是从行为人的遗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而是应从遗弃行为的终了之日起开始计算。
    一、我国的法律的追诉期是多久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
    二、单位犯罪时候怎么计算追诉的时效?
    单位犯罪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整体性犯罪,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呈现持续状态,所以对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起算时间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单位犯罪的“终了之日”应是单位整体的犯罪行为终了之日。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单位又犯新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犯罪单位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结语
    追诉时效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就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不予追诉或无罪释放。遗弃罪的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根据犯罪追诉时效的一般原理,遗弃罪的追诉期为经过10年,即经过10年,法律就不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是,遗弃罪又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即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持续地对被害人的权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为停止。因此,对遗弃罪的追诉期不是从行为人的遗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而是应从遗弃行为的终了之日起开始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4: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