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缓期执行是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规定一定期限暂缓刑罚执行。执行期间如无故意犯罪且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无期徒刑或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未执行死刑的故意犯罪,重新计算缓期执行期间,并报备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分析 缓期执行是对于被依法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以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规定一定的期限暂缓刑罚的执行。 在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且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拓展延伸 死刑缓期执行减刑的条件与程序是怎样的? 死刑缓期执行减刑的条件与程序主要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一般而言,减刑的条件可能包括犯罪人员的表现、悔罪程度、改造情况以及对受害者或社会的补偿等。程序上,通常需要犯罪人员或其代理人提出减刑申请,由相关机构或法庭进行评估和审查。评估可能包括对犯罪人员的背景调查、心理评估等。最终的决定可能由法官、特定委员会或相关机构作出。这些程序和条件的具体细节因国家法律而异,需参考当地法律法规。 结语 缓期执行是对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以及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暂缓刑罚执行一定期限的规定。在执行期间,只要没有故意犯罪且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人在特定条件下可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减刑的具体条件与程序因国家法律而异,请参考当地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