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劳动关系终止的时间? |
释义 | 劳动关系终止的主旨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终结劳动关系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约定条件出现、主体消灭、解除合同、行政决定等。劳动关系终止时间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协商一致解除、期限届满、条件成就、单方解除等,同时,劳动关系终止后仍可能有一段时间的延续。 法律分析 一、劳动关系终止的简介 劳动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它是劳动关系运行的终结。 实践中,劳动关系终止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劳动关系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2)劳动关系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的资格; (3)劳动合同依法或协商解除; (4)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应当指出的是,劳动关系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消灭,某些特定的内容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仍然要存续一定时间。 二、劳动关系终止时间怎么确定 由于劳动关系与一般的民事关系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建立、终止,是根据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履行一定的招工、退工手续来确定的。但办理退工手续的前提是劳动关系已经终止,从因果关系来说,先有劳动关系的终止,然后才有办理退工手续,开具退工单的问题。对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法根据解除原因的不同,规定了好几种情况,因而确定劳动关系解除的。 时间应因案而定: 1、对协商一致解除以及期限届满,条件成就而解除的,应当以协商一致的日期及期限届满之日,条件成就之日为劳动关系解除的日期。 2、对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具有违纪等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属用人单位行使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只要用人单位合法地行使法定解除权,其解除劳动关系的意思到达对方(劳动者),该行为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解除通知到达对方的日期为劳动关系解除的日期。 3、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第 31条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行使该权利,劳动关系的解除应是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满30天后才发生效力未以书面通知单位,以及未满30天的,均不发生劳动关系的解除。 因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终止时间的确定是不一定,会根据具体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而定的。同时,在劳动关系终止时,也不意味着双方关系的完全解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关系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才会真正意义上的终止的。 结语 劳动关系终止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消灭,是劳动关系运行的终结。劳动关系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关系主体消亡或丧失资格、依法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以及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劳动关系终止并不意味着全部权利义务的消灭,特定内容可能在终止后仍需存续一段时间。劳动关系终止时间的确定根据劳动部门规定的招工、退工手续来决定。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应因案而定,根据协商一致、期限届满、条件成就等不同情况确定。劳动关系终止并不完全解除双方关系,某些情况下关系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才真正终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