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的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导致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交通运输安全,实施破坏交通工具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人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为过失而非意外事件。 法律分析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引起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要想认定为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行为人的行为就要符合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现代化交通工具。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种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行为人不谨慎,无意中造成交通工具的破坏。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拓展延伸 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的责任与赔偿制度如何运作? 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的责任与赔偿制度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当一方因过失而导致他人的交通工具遭受损坏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行赔偿。这种制度的运作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责任方,通过调查和证据收集来确定造成损坏的一方。其次,确定损失范围,包括修理费用、车辆折旧、使用中断等。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保险政策,计算出应进行的赔偿金额。最后,赔偿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受损方的权益,促进交通安全和公平正义。 结语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是一种由于过失而导致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罪行。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的责任与赔偿制度是指在交通事故中,责任方应承担相应责任并进行赔偿,以保护受损方的权益。这一制度通过确定责任方、确定损失范围、计算赔偿金额等步骤来实施,并旨在促进交通安全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