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开庭未进行录音录像,是否违法? |
释义 | 法院审案分为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需要全程录像或录音,人员需服从指挥,不得干扰庭审秩序。不公开审理不允许旁听、录音录像。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需经许可发言提问,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区,媒体记者在指定时间和区域进行活动。 法律分析 分情况而定。法院审案,分为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两种形式。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允许旁听,更不允许录音录像。公开的庭审需要录像,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鼓掌、喧哗;(二)吸烟、进食;(三)拨打或接听电话;(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拓展延伸 法院开庭未进行录音录像,是否会影响审判公正性? 法院开庭未进行录音录像可能会对审判公正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录音录像是一种重要的证据保全手段,能够准确记录庭审过程和当事人陈述,提供客观、可信的证据。未进行录音录像可能导致庭审过程中的关键细节被忽略或争议,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和审判公正性构成威胁。录音录像还能帮助法官和律师回顾案件细节,减少记忆偏差和争议。因此,法院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维护审判公正性和司法公信力。 结语 法院审案分为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两种形式,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允许旁听和录音录像。公开的庭审需要录像,以确保审判公正性和司法公信力。录音录像是重要的证据保全手段,能够准确记录庭审过程和当事人陈述,提供客观、可信的证据。未进行录音录像可能对审判公正性产生影响,因此法院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庭审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维护司法公信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 第十一条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一)公众关注度较高;(二)社会影响较大;(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