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的法律规定
释义
    依法或依习惯发生的监护权转移是基于公权力介入或强制性转移的现象。依法发生的转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条件下转移监护权,如被收养、父母离婚后子女归属等。依习惯不需要委托的转移主要适用于公益性机构。基于特别委托的转移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如明确监护事项、达成协议、受托人具备能力等。这类转移通常通过专项委托实现,涉及不同情况和差异。福利机构的监护职责也属于此类转移。
    法律分析
    (一)依法或依习惯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这类情况主要是基于“公”的事项(或公权力的介入)而导致的监护权转移,或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关于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我国法律未作规定,但在实践中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1、依法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此种情况下,法律的规定是导致监护权转移的根本要素。当监护权的行使过程行进到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监护权即时发生转移。如被监护人被他人收养、父母离婚后子女随父或随母一方生活、被监护人依法被收容教养等。
    2、依习惯不需要专项委托即可发生监护权转移的情形。
    此种情形主要针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而言,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公益性机构。
    3、福利机构的监护职责。
    (二)基于特别委托才能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监护的转移,尤其涉及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个案,应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才能实现。这类监护权的转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情况,其监护事项、监护人和受托人的状况千差万别,其监护权的转移亦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这类监护权的转移应具备以下条件:
    1、监护事项的特定性。
    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地委托他人履行,但实际上均得以具体事项确定之。如基于旅游、特种教育、未成年人探亲的护送、被监护人的陪护等等。
    2、监护人应与受托就监护事项达成协议,通常这种协议应采用书面的形式。但并不排除口头形式的适用。
    采用口头形式的,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的,同样可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监护权转移。
    3、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或资格。
    受托人在委托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监护职责。
    结语
    在监护权转移方面,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监护权会依法发生转移;而对于一些特定情形,如公益机构的监护职责或特别委托的监护权转移,则需满足特定条件。无论是基于法律规定还是特别委托,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监护权转移的实现需要协议达成,并可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零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