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物品遗失后,拾得者的权益 |
释义 | 遗失物的拾得是原始取得方式之一,拾得人应返还权利人。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返还的义务,权利人应支付必要费用。遗失物无人认领6个月后归国家所有。原始取得是直接取得物权,继受取得则以他人权利为依据。原始取得包括劳动生产、收益和添附,继受取得包括移转、创设、特定和概括继受取得。 法律分析 一、遗失物的拾得是原始取得吗? 遗拾物的拾得属于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之一,并且一般由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遗失物过段时间没人要就成了无主物,无主物就按照先占先得取得所有权,这就是原始取得。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该法同时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可见,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必须返还失主(权利人),确实无人认领的,应由国家取得所有权。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二、拾得人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1、拾得人的权利 (1)费用偿还请求权。 (2)在遗失人发出悬赏广告时,归还失物的拾得人还享有悬赏广告所允诺的报酬请求权。 2、拾得人的义务 (1)报告义务: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2)保管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毁、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返还义务:遗失物权利人享有遗失物返还请求权,拾得人应当返还遗失物给权利人。 三、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有哪些? 1、物权的取得不同 (1)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 (2)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2、包含内容不同 (1)原始取得:劳动生产、收益、添附。 (2)继受取得: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结语 在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下,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返还给失主(权利人),如果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国家所有。拾得人有报告、保管和返还的义务,同时享有费用偿还和悬赏报酬请求权。原始取得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而继受取得则是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了解这些法律原则,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