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反这些规定会怎样?
释义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并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下立即释放并发放释放证明。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立即送看守所羁押,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除特殊情况外,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法律分析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拓展延伸
    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及其适用条件
    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被拘留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予以释放的合法依据。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保释、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措施。适用条件一般包括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不会对案件调查取证造成严重影响等。具体的适用条件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及其适用条件的确立,有助于保障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有序进行。
    结语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下,必须立即释放并提供释放证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保释、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措施。这些措施的适用条件一般包括保障人身安全、不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以及不对案件调查取证造成严重影响等。拘留释放的法律依据的确立有助于保障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有序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三章 实施戒严的措施 第十三条 戒严期间,戒严实施机关可以决定在戒严地区采取下列措施,并可以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一)禁止或者限制集会、游行、示威、街头讲演以及其他聚众活动;
    (二)禁止罢工、罢市、罢课;
    (三)实行新闻管制;
    (四)实行通讯、邮政、电信管制;
    (五)实行出境入境管制;
    (六)禁止任何反对戒严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八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