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主体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类
释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和客体要素,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可以通过变更和消灭来改变其原有的权利义务内容。
    法律分析
    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二、劳动法律关系包括哪些要素
    1、主体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且劳动者必须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单位及个体经营组织。
    2、内容:即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客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既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卫生安全等。
    三、劳动法律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1、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而不是违法行为。
    2、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3、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就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人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及事件。
    简单来说,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和客体要素。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构成了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他们是劳动关系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主要当事人。并且,劳动法律关系自产生后可以变更,乃至消灭。
    结语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他们享有和承担劳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和客体要素,其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关系的主要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可以通过变更或终止来发生变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集体协商机制】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