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多少小时上报 |
释义 |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部门逐级上报,每级不超过2小时。根据事故等级,上报规定有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不同的上报对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采取措施抢救并按规定报告当地安监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救援。 法律分析 一、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多少小时上报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安全事故不同等级上报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三、发生安全事故后该如何处理 (一)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二)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四)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结语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并在1小时内向上级安监部门报告。上级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同等级的安全事故有不同的上报规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上报至国务院安监部门,较大事故上报至省级政府,一般事故上报至市级政府。同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应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如实报告当地安监部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按要求赶到现场组织抢救。 法律依据 (三)遇有突发事件时,在预防预警、救死扶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四条本解释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本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