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依据是行为是否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轻微的认定,不同法律有不同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违法行为的轻微,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则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在行政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果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则不会给予行政处罚。若是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也不会给与行政处罚。 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标准。犯罪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当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就不等于犯罪行为。三者联系:三者均违反了相应的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总之,违纪、违法和犯罪三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犯罪总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开始的,而一般违法行为又是从违纪行为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不断加强思想品德建设,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青少年。 犯罪具有基本特征如下: 1、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机关尚未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不再给予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