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胎政策有什么影响 |
释义 | 二胎政策放开后,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是两个关键的人口生育基数和乘数指标。它们的变动会导致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动。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终会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数据,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每年预计会给中国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申请二胎的比例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但全国平均水平为8.25%。申请数量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而实际生育比例仅为5%。因此,二胎政策开放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增加人口数量 法律分析 二胎政策对人口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中国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对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这两个关键的人口生育基数和乘数指标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动。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终会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1、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每年预计会给中国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夫妻双方都为非独生子女的一孩儿家庭。以上海市为例,从1979年开始执行严格的“一孩政策”,“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9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符合生育二胎条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面只有10%的家庭。 因此,我们在测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时,必须先剔除现有符合“单独二胎”的人群。即将现阶段已经有一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减去可以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得出本次政策放松所能覆盖的育龄妇女人数。据此测算,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人群在8018万人。 的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从申请二胎的比例来看,不同地区的比率从6-11.5%不等,全国平均水平为8.25%(申请数量除以对应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数量)。从申请数量的变化来看,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统计数据显示,申请后实际生育比例,约5%。 根据以上实证数据,我们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行的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 2、二胎政策燕不能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 2010-之前的中国,一直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诸多实惠。整体而言,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从1950年开始就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之中,从1950年最低的3.33亿人增长至最高的10.8亿人,增长224%,而同一时期的少年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虽然也有所增加,从2.11亿人上升至3.61亿人,但71%的增幅远不及劳动力人口。 然而,随着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一方面,人口生育率持续下滑,少年人口持续下降,从1976年最高的3.65亿人下降至最低的2.32亿,下降36.44%;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从最低1960年的2352万一路上升至的1.26亿人,剧增435%。因而少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下滑,从1965年的74.6%下降至最低2010年的23.4%;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从1965年的6.1%增长至的13%。 二、二胎政策对人口的影响之间接影响:导致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 二战后,全球进入长时间的整体和平与经济繁荣,人口总数随之从30亿左右缓慢增长至超过70亿,但增速趋于下滑,从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后半程(1970年后)的1%左右。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成为全球大趋势。 1、二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会带来生育率下降(与人均GDP、教育负相关)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整体上而言,各国人均GDP、女性受教育水平都与总和生育率负相关。即随着人均GDP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总和生育率会不断下降。 从1950-中取四个不同时间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印度、越南、韩国下滑最为明显,2010-的总和生育率不及最高峰时期的40% 2、导致世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 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战后,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均寿命也逐步提高。随着1946-1964年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进入高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8%增长一倍,至16%,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将随之从29.6岁上升至36.1岁。全球及主要代表性的10个国家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的国家数量也将从目前的2个国家(日本、德国)增至9个国家,只有印度例外 三、二胎政策对人口的影响之积极影响:二胎政策导致中国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快速下降。究其根源,生育水平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的生育政策,二是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行为。 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情况 从国家生育政策角度看,整体上是一个计划生育制度逐渐趋严到近期逐步放松的演变过程。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70年代基本形成并逐步推行,80-90年代走向严格执行且无重大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才逐渐在局部有所松动。 由于多民族大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城镇汉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和少数民族相对宽松,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是失衡日益严峻,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区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了一些微调,比如“双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期间,我们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的2.33%最低下降至2010年的1.19%,降幅接近一半。新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2621万骤减至1999年最低的1150万(见图6)。近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微调及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建国后第三次婴儿潮逐步进入育龄期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及新出生人口都有小幅回升,但依旧低于2%,在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作为两者差值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应呈现长期下滑的趋势,从1987年的1.66%骤减至2010年的0.48%,不及原来的1/3。 持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使得作为生育基数的育龄妇女数量,在保持长期增长趋势后,自2010年开始出现下降,育龄妇女比2010年骤减1461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下降1.78个百分点 2、总和生育率下滑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人口发展规律相似,在中国,作为生育乘数的总和生育率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自然下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严重加剧了其下降幅度。 拓展延伸 二胎政策自2016年实施以来,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二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医疗等压力将越来越大,而二孩政策的出台可以增加人口数量,减轻这些压力。此外,二孩政策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缓解一些社会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破裂等。 然而,二胎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导致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不得不考虑再次生育,但这种决策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经济能力、健康状况等。 此外,二胎政策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例如,由于二孩政策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支持,因此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纠纷。此外,由于二孩政策带来的社会压力和期望,一些家庭可能会面临性别选择和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 综上所述,二胎政策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和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二孩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语 二胎政策对人口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中国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对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意愿这两个关键的人口生育基数和乘数指标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动。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终会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海市的统计数据,从1979年开始执行严格的“一孩政策”,“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90%以上的家庭都已经符合生育二胎条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面只有10%的家庭。因此,在测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时,必须先剔除现有符合“单独二胎”的人群。即将现阶段已经有一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减去可以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数量,得出本次政策放松所能覆盖的育龄妇女人数。据此测算,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人群在8018万人。 根据以上的实证数据,我们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行的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虽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但是长期来看,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而二胎政策不能逆转这一趋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