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17岁杀人自首的刑罚是什么? |
释义 | 论述中国刑法中对于情节较轻的本罪的刑罚,主要包括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以及生母溺婴等情况。在刑事量刑时,需要考虑到特别恶虐的情节和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对于未成年人,一般可以免除死刑,具体操作可咨询律师。 法律分析 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本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记住在中国实际量刑有三个特别,一情节特别恶虐,2社会影响特别严重,考虑到他是未成年人,一般可以免除死刑,具体可以请律师操作。 拓展延伸 17岁杀人自首:未成年犯罪的刑罚处罚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17岁杀人自首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刑罚处罚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的犯罪人,应当依法予以教育、感化、挽救,并适用刑罚。具体刑罚的选择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犯罪人的悔罪态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对于未满16周岁的犯罪人,一般不判处刑罚,而采取教育、感化、戒毒等措施。对于16周岁以上但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处刑罚,但刑罚一般较轻。因此,对于17岁杀人自首的情况,刑罚可能会相对较轻,但具体刑罚的确定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判断。 结语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犯本罪情节较轻的情况,一般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中国实际量刑中,有三个特别情况需要考虑:情节特别恶虐、社会影响特别严重以及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对于17岁杀人自首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犯罪应依法予以教育、感化、挽救,并适用刑罚。具体刑罚的选择会根据犯罪性质、情节和犯罪人的悔罪态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对于未满16周岁的犯罪人,一般不判处刑罚,而对于16周岁以上但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刑罚一般较轻。因此,对于该情况,刑罚可能会相对较轻,具体判决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