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电话挂失后存款被冒领,银行是否担责? |
释义 | 银行应承担全部责任:无论是书面挂失还是口头挂失,银行在接到挂失通知后必须停止支付存款。如果银行未仔细审查身份证和签名的真伪,导致他人冒领存款,银行应对此负全部责任。银行在储户将钱交给他们后,负有保障交易安全和保护储户权益的义务。如果银行无法证明冒领时使用了原主密码,银行应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分析 银行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根据相关条例,可以看出存款挂失分为书面挂失和口头或函电形式挂失,无论哪种挂失,储蓄机构受理后,必须立即停止支付该储蓄存款。在他人利用伪造身份证进行冒领支取存款时,若未能认真的审查证件、签名的真伪,导致该笔存款被他人支取。作为储户一旦将钱交给银行,就和银行形成储蓄合同关系,存款便处于银行的控制下,负有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储户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义务。银行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该款在他人挂失、冒领时,使用了原主存款时设置的密码,从而证明原主未能妥善履行保管银行密码等相关义务。因此,银行应当承担全部的责任。 拓展延伸 银行挂失后存款被冒领,客户权益如何保障? 在银行挂失后存款被冒领的情况下,客户的权益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到保障。首先,客户应立即向银行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和挂失记录,以确保银行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银行会展开调查,并与客户合作,收集证据以追踪资金流向。其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银行在挂失后发生的未经授权的交易中,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客户可以向银行要求赔偿损失,并保留追究银行责任的权利。此外,客户还可以向相关监管机构投诉,寻求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总之,客户在银行挂失后存款被冒领的情况下,有权利要求银行采取措施保护其权益,并追究银行的责任。 结语 银行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无论是书面挂失还是口头或函电形式挂失。一旦储户将钱交给银行,就形成了储蓄合同关系,银行有责任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储户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果银行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使用了原主存款时设置的密码,证明原主未能履行保管银行密码等义务,那么银行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有权要求银行采取措施保护其权益,并追究银行的责任。 法律依据 《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储户遗失存单、存折或者预留印鉴的印章的,必须立即持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供储户的姓名、开户时间、储蓄种类、金额、账号及住址等有关情况,向其开户的储蓄机构书面申请挂失。在特殊情况下,储户可以用口头或者函电形式申请挂失,但必须在5天内补办书面申请挂失手续。 储蓄机构受理挂失后,必须立即停止支付该储蓄存款;受理挂失前该储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储蓄机构不负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