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从精神病人的死亡赔偿金问题看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
释义 | 一、争议——精神病人死亡后,赔偿义务人是否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 精神病人王某(45岁)在某精神病医院治疗。一日中午,王某趁医护人员不注意,从四楼窗户跳下死亡。后王某的家属诉至法院要求医院赔偿相应损失,其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部分引起双方争议。家属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7条规定,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家属死亡赔偿金;医院方认为,王某是已丧失了劳动能力的精神病人。实际上,其亲属每月还要为其提供一笔数额不小的医疗和生活费,因此其亲属并未因王某的死亡造成任何物质损失,其不应赔偿死亡赔偿金。 二、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观点比较 笔者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的实质是死亡赔偿金的性质问题,只要明确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目前立法上并未予明确,而在实务上观点不一。从大的方面,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精神抚慰说和财产损失说。前者认为死亡赔偿金是赔偿义务人对死者近亲属精神造成的侵害所应承担的赔偿。后者则认为死亡赔偿金是赔偿义务人给死者近亲属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赔偿。在《解释》颁布后,由于其在第17条和18条将死亡补偿费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并列规定,实际已明确了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属不同的赔偿项目,精神抚慰说在实务中通常已不被采纳。 关于财产损失说中的财产性质,亦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扶养丧失说。认为由于受害人死亡导致其生前依法定扶养义务供给生活费的被扶养人,丧失了生活费的供给来源,受到财产损害,对此损害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二是继承丧失说。即假设受害人未受侵害,其在未来将获得的一定的收入,该收入可作为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所继承,是因为赔偿义务人的行为致使这种未来可以获得的财产受遭受损失,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对于前一种观点,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赔偿义务人应当承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责任,如果再采有扶养丧失说,就会使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规定相冲突。对于后一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死亡家属因赔偿义务人的行为造成的财产性损失,相对较为合理。学界普遍认为,《解释》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规定采用了该观点。 三、笔者观点 依照继承丧失说,在本案中,由于王某已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已无能力再获取收入,因此亲属并未因王某的死亡造成任何物质损失,医院方自然无需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 笔者认为,该结论并不合理。当前关于死亡赔偿金属于死者未来收入(即继承丧失说)的主要依据是《解释》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解释》是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绝收入作为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即可以推定,《解释》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确定是以继承丧失说为理论基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