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职务犯罪中,要证明犯罪人的主观故意,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1.犯罪行为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犯罪人需要有犯罪的能力和意愿。 3.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需要清晰明确。 同时,犯罪人的主观故意不仅仅是指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还需要证明其明知道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后仍然故意实施。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犯罪人的主观上的故意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而又决意实施的心理状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犯罪人的故意有以下几种情形:(一)预见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希望或放任后果发生;(二)对其行为后果虽未预见,但对发生后果予以认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犯罪人的行为违反国家的刑法规定,侵犯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判处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分别适用不同的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