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涉外仲裁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
释义 | 涉外仲裁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具有涉外因素的纠纷案件属于涉外纠纷案件。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涉外民事关系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参与的民事关系以及涉及外国领域内的标的物。涉及香港、澳门或台湾地区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经济贸易争议也可以按照涉外仲裁案件处理。 法律分析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一种方式。这种纠纷的特点是具有涉外因素,因而这类纠纷案件属于涉外纠纷案件。 我国《仲裁法》对何谓涉外仲裁未作明确规定,只是在该法第7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中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4月2日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8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发布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4条的规定,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均为涉外民事案件。因此,涉外仲裁是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具有涉外因素的纠纷案件的一种方式。 在仲裁实践中,中国仲裁机构对涉及香港、澳门或台湾地区法人或自然人之间,或者其同外国法人或自然人之间产生于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中的仲裁案件,比照涉外仲裁案件处理。 拓展延伸 涉外仲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涉外仲裁是指在国际商事争议中,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仲裁机构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其适用范围涵盖了跨境合同纠纷、国际贸易争议、投资争端等多个领域。涉外仲裁程序一般包括仲裁协议的形成、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的开展、仲裁裁决的作出等环节。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和适用的仲裁规则。在涉外仲裁中,仲裁裁决具有与法院判决等效的执行力,并受到国际公认的《纽约公约》等国际条约的保护。涉外仲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对于促进国际商事交流与合作,维护当事人权益,提高争议解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涉外仲裁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涉外仲裁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和涉外民事案件。在实践中,中国仲裁机构也处理涉及香港、澳门或台湾地区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争议案件。涉外仲裁是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重要方式,涉外仲裁裁决具有与法院判决等效的执行力,并受到国际公认的《纽约公约》等国际条约的保护。涉外仲裁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对于促进国际商事交流与合作,维护当事人权益,提高争议解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二条 涉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三条 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五条 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