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家庭暴力有些什么特点
释义
    1、普遍性和严重性
    2、反复性发作
    家暴的发生一般呈循环性,其过程为:
    (1)紧张状态阶段:双方出现言语攻击和敌对状态的同时,伴随对受害者自信心的彻底打击。虐待者通过控制受害者接近家人、朋友、钱、散步闲逛等方式孤立、隔离受害者。
    (2)暴力阶段:紧张、压抑状态爆发为对受害者攻击、袭击,随着紧张的缓解,施暴者可能表现出对受害者的谦意、温柔。
    (3)亲密阶段: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誓言,受害者常满怀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这一循环再次简单的重复。
    3、形式多样
    家暴表现形式多样: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如伤害的威协,恫吓威胁,使之极度嫉妒,对其剥夺占有,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施虐者对受害者进行肉体上的攻击可表现为: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或物击打,用拳猛击,打烂,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危胁等,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
    4、暴力发生隐蔽
    暴力发生隐蔽,难以防备受害者处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常常不为人所知,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处于无防备状态。
    5、反复受伤
    检查受害者,可发现不同恢复期的损伤。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典型损伤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创,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部,与其它致伤原因、类型比,乳房、胸部、腹部损伤较为常见。
    一、交通事故摔跌伤的特点是什么
    以下肢伤最多见,其次为上肢伤。损伤多较轻,常为挫擦伤,有时可见撕裂伤,而肌腱伤和骨折较少。
    (1)冲撞伤:多由非机动车的前轮、把手及车身两侧的突出部件碰撞造成,出现挫擦伤、扭伤、甚至撕裂伤和骨折,当重力撞击左季肋部或左腹部时可致脾破裂,伴有肠穿孔和腹膜后血肿,可因大出血休克致死。
    (2)摔跌伤:行人被非机动车冲撞后摔跌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造成挫擦伤、扭伤、四肢骨折、脑震荡,老年人甚至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而致死。
    (3)辗压伤:非机动车重量不大,故辗压造成的损伤一般不重,但如马车或载货的三轮车辗压则可造成较严重损伤如骨折、出血甚至内脏破裂和出血性休克。
    1、自行车骑车者损伤的特点
    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主要是自行车事故,所以仅就自行车骑车者的损伤特点予以叙述。
    (1)自行车之间相互碰撞:双方骑车者损伤部位以下肢和上肢损伤为多见,其次为胸部和头部;损伤类型以摔伤为主,表现为擦伤、挫伤、扭伤和骨折。自行车骑车者在小腿和足踝部内侧常出现自行车脚蹬、牙盘的链条造成的损伤,其鞋和裤腿也常伴有自行车链条的油渍。
    (2)自行车与机动车相互碰撞:损伤部位以头部最常见,其次为下肢和上肢;损伤类型以撞击伤为主,其次为摔伤和辗压伤。自行车连人带车倒地,且人车分离较远,常造成头部、胸部、脊椎、骨盆和四肢较严重的冲撞伤、摔跌伤和辗压伤,往往因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挫裂出血引起死亡。骑车人突然撞至非机动车车把,可致脾、肝破裂或肠穿孔、腹膜后血肿等损伤。
    (3)自行车撞行人事故:自行车碰撞行人后因失去平衡而倒地,骑车者往往因缓慢倒地而形成较轻的挫擦伤和扭伤,少部分可因骑车速度较快或下坡路段碰撞行人后失控倒地造成骨折。
    2、非机动车乘座人损伤的特点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时,非机动车乘座人的损伤类似于摩托车乘员损伤的特点;非机动车之间相撞或撞固定物或行人时,非机动车乘座人的损伤一般较轻;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在骑行中由于乘座人不注意防护也易出现下肢损伤,特别是小儿乘坐时因双腿垂于后轮两侧,足跟靠近车轮而易与转动的车轮摩擦甚至卡于车轮辐条之间而易造成踝部和跟部肿胀、挫伤、挫裂或撕裂伤,少部分甚至出现骨折。
    3、非机动车推车人损伤的特点
    多见于骑车者横过道路或路口时被机动车碰撞而发生的事故。非机动车及其推车人常倒在一起或相距不远,较多被机动车辗压。推车人身体被机动车碰撞往往出现被撞侧下肢横行挫擦伤或骨折,对侧下肢则出现与所推非机动车相碰擦的痕迹和较轻微的损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2: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