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涉密人员脱密期自批准涉密人员离岗之日起计算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不少于几年重
释义
    脱密期是指员工在离职前需提前通知雇主并在一定期限内继续工作。根据新《保密法》,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实行脱密期管理,期限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情况确定,一般为1至5年。特殊高知密度人员的脱密期可以超过上述期限,甚至终身限制。脱密期管理由原涉密单位、调入单位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在终止或解除合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竞争性工作,同时雇主需给予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关于脱密期的管理期限是多久?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那么脱密期的管理期限是怎么样的?
    脱密期管理制度
    新《保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1.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2、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3、涉密人员离岗的,脱密期管理由本机关、本单位负责。涉密人员离开原涉密单位,调入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脱密期管理由调入单位负责;属于其他情况的,由原涉密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负责。
    脱密期管理期限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结语
    脱密期的管理期限根据涉密人员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情况而定。一般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内,涉密人员必须遵守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或泄露国家秘密。对特殊高知密度人员,脱密期可以超过上述期限,甚至终身限制就业和出境。脱密期的管理由原涉密单位、调入单位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事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该职工不得从事竞争性工作或生产同类产品,并应获得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八条 国家加强密码工作机构建设,保障其履行工作职责。
    国家建立适应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保密、考核、培训、待遇、奖惩、交流、退出等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密码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依法保护密码领域的知识产权,促进密码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国家加强密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在密码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