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计算养老金替代率 |
释义 |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它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包括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和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左右,但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还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法律分析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在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59.09%。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以向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目的的制度。因此,这个制度设计的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左右。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方案还同时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的计算】 替代率可以分不同层次计算,它包括:个人退休时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工资收入之比;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行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地区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其地区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全国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与全国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五种。根据工作或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比值(比率)来说明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 拓展延伸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养老金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之比,是衡量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维度计算养老金替代率的方法存在差异,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常见的计算方式。 第一种计算方式是基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替代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平均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按照本人退休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因此,职工平均工资可以作为计算养老金替代率的基准。 第二种计算方式是基于职工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按照本人退休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确定。因此,职工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也可以作为计算养老金替代率的基准。 不同的计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计算养老金替代率需要考虑到职工退休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职工寿命等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在制定政策和规定时,需要认真研究计算方式,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劳动者退休前后的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保障水平。具体数值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左右。为提高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我国还设计了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的替代率。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可以反映个人、企业、行业、地区、全国养老金替代率状况、平均值、纵横向水平比较和变动趋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