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和社会层面入手

法律援助

    婚后家庭暴力可起诉离婚,请求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有权请求离婚并获得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存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赌博、吸毒等情形,应准予离婚。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也可申请离婚。
    法律分析
    婚后家庭暴力可起诉离婚,并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
    (2)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3)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4)有其他重大过错。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拓展延伸
    心理与社会的交织:探索人类行为的根源
    人类行为的根源可以从心理与社会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心理层面涉及个体内在的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因素,而社会层面则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心理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织关系,相互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心理因素如个体的认知、情绪和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因素如文化、社会规范和群体压力等,共同塑造了人类的行为。通过深入研究心理与社会的交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个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结语
    离婚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家庭暴力是可以作为离婚的理由之一,并且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会进行调解,但如果调解无效,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准予离婚。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人类行为,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个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