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经营净利润公式

法律援助

    税后经营净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税后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税后经营净利润是指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税后经营利润是财务管理中的概念,表示公司根据收付实现制扣减所得税之后的营业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是自由现金流量测算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表示公司根据收付实现制扣减所得税之后的营业利润(息前税后利润)。
    因此,税后净营业利润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其中少数股东损益一般是针对合并财务报表而言,企业的实际产生的营业净利润,在分配过程中,一部分归属于控股母公司,一部分归属于少数股东。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增加。“所得税费用”是从会计 角度的所得税支出,它考虑了所得税在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中的暂时性差异,并将所得税的支出按照会计的处理方式在各期间重新分配。
    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增加是为了满足会计谨慎 性原则,防止利润被高估,属于会计事项,其实没有实际的资金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会计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用来计量投资用途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而这一部分显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无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游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