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罪不认罚的后果是什么?

法律援助

    一般会影响到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从而会加重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亲自签定认罪书那么还可以从宽处理;但前提都是在有合法的证据能证明案件实事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但是法律规定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除外。
    相关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不签认罪不认罚的后果
    一般会影响到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从而会加重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亲自签定认罪书那么还可以从宽处理;但前提都是在有合法的证据能证明案件实事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但是法律规定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除外。
    不签认罪认罚书的后果是什么
    不签认罪认罚书的后果是:可能会影响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罚的裁量,一般情况下签认罪认罚书可以从宽处罚,但不签也不会加重量刑,符合法定情形的也可以不签认罪认罚书。《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不签认罪认罚会怎样
    不签认罪认罚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不会收监。但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不签认罪认罚能判缓刑吗
    关于不签认罪认罚能判缓刑吗的法律问题,
    一、不签认罪认罚能判缓刑吗?
    不可以,因为判决缓刑的之一就是有悔罪表现,不认罪当然不会悔罪。
    《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嫌疑人不认罪可以定罪吗?
    嫌疑人不认罪,但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就可以定罪。在刑事案件中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三、刑事案件中不适用认罪认罚的情节有哪些?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虽然不签认罪认罚不能判缓刑,但人民法院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拒绝认罪认罚就故意从重判罚,拒绝认罪认罚不是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认罪的权利,嫌疑人认为自身不构成犯罪的,也可以委托律师做无罪辩护。
    相关内容: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
    一、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
    数罪并罚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适用缓刑。
    行为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两个以上的行为,具备两种以上犯罪构成的,即为数罪,刑法理论上称之为“实质的数罪”。而数罪并罚,则是指一人犯有数罪情况下,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种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由此可见,数罪并罚下的定罪量刑过程所包含之问题,远比一罪的刑罚适用过程复杂得多,其基本特点有三:一是数罪特征。必须是一行为人犯有数罪,如某行为人没有犯实质的数罪或独立之数罪,即失去数罪并罚的事实前提,也当然不在并罚之列。二是时间特征。即数罪必须发生在法定期间内,世界各国对此有不同立法规定,但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适用则以刑罚执行完毕以前所犯数罪作为适用并罚的最后时间界限,同时对于在不同刑事法律关系发展阶段内所实施或发现的数罪,采用不同的并罚方法。三是原则特征。即必须在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依照法定的并罚原则、范围和方法,决定执行的刑罚。
    由以上分析所知,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比犯有一罪的犯罪分子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而适用数罪并罚之方法,就能依法对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处以较重的刑罚,有利于惩治犯罪。因此,设置数罪并罚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二是体现了法之正义性与实现刑罚之目的性。正是基于此,刑法理论与实务上都强调,一般情况下对数罪并罚的犯罪分子不宜适用缓刑。199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法发[1996]21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对下列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1、犯罪行为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2、没有退赃,无悔改表现的;3、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投机倒把、走私、赌博等非法活动的;4、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5、曾因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受过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6、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事实上,司法实务操作中不但经济犯罪审判上执行此规定,涉及其他犯罪中数罪并罚的,如涉毒、涉恶、涉黄、药品、醉驾等,一般也不宜适用缓刑。
    二、数罪并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
    对于一人犯有数罪的情况,绝对地排斥缓刑的适用也是不当的,因为这样既不利于刑罚目的之实现,也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相悖。笔者认为,数罪并罚在特殊情况下适用缓刑,并不违背缓刑这一刑罚执行方法的创设宗旨,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刑法的“校正性正义”的功能与作用,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犯罪分子回归社会。至于何谓“特殊情况”,笔者的理解是,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认为比较“特殊”,尽管实行数罪并罚但仍可以视为“特殊情况”而适用缓刑:
    第一,主体特殊。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据刑事法律应负刑事责任的人。从理论上讲,任何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均应接受刑事追究,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是,具体处罚又是不同的,以体现区别对待的政策。这种区别对待,往往在刑法的条文中即作了明确要求,主要有:
    1、《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七十五岁以上的人犯罪的特别要求;
    2、《刑法》第十八条第二、三款规定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特别要求;
    3、《刑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特别要求;
    4、《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过当的人构成犯罪的特别要求;
    5、《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紧急避险过当的人构成犯罪的特别要求;
    6、《刑法》第二十二条至二十四条规定的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的特别要求;
    7、《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的特别要求等等。上列这此犯罪主体,或因年龄因素(未成年或年老),或因智障因素或身体残缺不便关押执行因素,或因犯罪状态或行为作用因素,尽管被数罪并罚,但有的可以成为缓刑等非监禁刑的执行对象。
    第二,案件特殊。按照《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的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的;(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影响”。《刑法修正案》第十一条的修改主旨有三:一是将缓刑的适用条件明确化和具体化,即规定四个必备条件,增强了司法的可操作性;二是增加未成年人、孕妇、年老之人三类主体应当宣告缓刑,表明此三类案件从法定性上保证法官无须请示即可下判;三是在该条第三款增设了禁止令的适用,即同时禁止缓刑犯的活动区域或范围,以防止再次犯罪。从该条的结构上看,就案件情况分为两大类。第一,应当宣告缓刑的案件,主要有三类: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是基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考虑,防止关押后交叉感染,不利于教育、挽救与感化;二是孕妇犯罪案件,这是基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考虑,因妇女关押执行将产生诸多不便,需要特别关护;三是年老的人犯罪案件,七十五周岁以上之人,本身余年不多,施以监禁执行不符合人性化要求,故须特殊考虑。第二,可以宣告缓刑的案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案件范围。一方面,指凡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皆“可以”适用缓刑,因为这从刑种和量刑幅度方面分析,都表明是轻刑犯罪甚或轻微犯罪的案件。另一方面,凡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并不当然适用缓刑,只有同时符合四种必备条件的,方能“可以宣告缓刑”。而且,根据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涉及拘役、三年以下徒刑的案件,均达数百种以上,尤其拘役刑的案件最多,几乎五年以下徒刑的案件均有拘役刑种。这就表明,“可以宣告缓刑”的案件太多,因而《刑法修正案》用四个必备条件加以限制,是必要的。
    第三,情节特殊。案件情节在决定适用监禁刑或非监禁刑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案件情节主要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从法定情节讲,又分为法定从重、加重处罚情节和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涉及拘役、三年以下徒刑适用缓刑的,当然仅指后者,主要有以下几类:1、自首和以自首论(《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坦白交待(《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3、立功(《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酌定情节看,按照《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是关于酌定情节下减轻处罚之特别规定。事实上,除这种须报经核准的减轻处罚外,司法实务中还存在量刑上的大量酌定情节,比如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初犯、偶犯、赔偿损失、避免严重犯罪后果发生等等,均属于量刑考虑的重要情况,有些甚至对数罪并罚情况下能否适用缓刑产生重要影响。
    认罪认罚不起诉的概率多少?
    关于认罪认罚不起诉的概率多少?的法律问题,
    一、认罪认罚不起诉的概率多少?
    认罪认罚不起诉的概率是没有办法确定的。签了认罪认罚书也是可能不起诉的。
    当事人及其家属比较关心这个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脱胎于欧美的被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认罪认罚是分阶段的,分别有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几个阶段都可以认罪认罚。“不起诉”是检察院对案件的一个处理结论,无论是相对不起诉还是绝对不起诉,不起诉就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在这里要注意一下,认罪认罚是审查起诉的任务之一,依法不起诉也是认罪认罚后案件正常适用的程序。对符合刑罚裁量条件的适格犯罪嫌疑人,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诉处理。
    签了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法院会按速裁程序进行。犯罪嫌疑人即使认罪认罚了,检察机关仍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律师给大伙提醒,签认罪认罚就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自首情节,坦白自己犯罪事实,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认罪认罚具结书,是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现的一种类似于西方的辩诉交易的手续。
    二、认罪认罚减刑幅度是什么?
    通常减刑幅度范围在:10%-30%。
    当事人是否积极退赔,主动缴纳罚金,及时获得被害人谅解等,也是评估的标准。认罪认罚减轻量刑一般是酌情,建议与专业律师详谈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如自己无罪,千万不要认罪认罚。一般来说,案件在侦查阶段可以减少基准刑30%以下,审查起诉阶段可以减少20%以下,审判阶段可以减少10%以下,仅供参考。量刑方面要看具体罪名、具体案情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量刑。
    对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当事人,特别是初犯、偶犯,从宽幅度可以大一些;罪行较重、人身危险性较大的,以及累犯、再犯,从宽幅度从严把握。
    在当代的社会,很多的人可能对于认罪认罚制度并不是特别了解,如果涉嫌刑事犯罪,并且在立案侦查或者说是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之前就认罪认罚,那么应当从宽处理,但是并不意味着检察院就不起诉了,检察院是否会起诉,还是应当根据法律当事的条件确定。
    相关内容:认罪认罚罚金可以减轻刑罚吗?
    一、认罪认罚罚金可以减轻刑罚吗?
    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及罪名没有异议,并签署具结书。
    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检察机关建议判处的刑罚种类、幅度及刑罚执行方式均没有异议。是否积极退赃、退赔,主动缴纳罚金,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也是评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罚的重要标准。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的,不影响“认罚”的认定。
    从宽是指对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当减轻处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以内从轻处罚。
    二、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三、那些情况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2、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
    4、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
    四、什么样的案件应当慎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危害国家安全、涉恐、涉黑、涉恶案件;
    2、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惯犯或以犯罪为常业的案件;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恶性深,人身危害性大的案件;
    5、其他应当慎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为一些人的一时的冲动或者不正当的获利的行为,导致自己陷入到违法乱纪的一些事情上,导致自己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认罪认罚罚金可以减轻刑罚吗?这个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具体咨询专业的律师。
    
     该内容由 郑维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