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值保险还是超额保险
法律援助在本案中,被保-险人投保了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均为80000元的车辆损失保-险,出险后,保-险公司按照车辆的实际价值,只赔偿了38000元。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照定值保-险予以赔偿,另一种意见认为超额保-险只能按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赔偿。本案到底该如何处理,约定了保-险价值的保-险,是否就一定是定值保-险呢?
【案情简介】
××××年5月28日,个体出租车司机苗××为其营运的一辆出租车向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失险,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均为8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次年1月17日,该车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全损。苗××立即通知了保-险公司并提出索赔80000元的请求。保-险公司受理了苗××的索赔申请后认为,该车购于1995年,经物价部门鉴定,目前的实际价值仅为38000元,应按照该车出险时的实际价值赔偿。苗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分歧意见】
法院在审理本案的过程中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9条第1、2款的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但是对这一条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意见认为:虽然该车购买时的价值为80000元,但出险时的实际价值只有38000元,根据“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的规定,只能按38000元赔偿。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理由有两点,一是保-险单上已经载明了保-险价值,而保-险金额也并未超过保-险价值,那么这个关于保-险价值的约定就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9条第1款中“也可以按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是一个选择性条款。二是苗××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一张定值保-险单,双方约定了保-险价值80000元,因此不论出险时该车的实际价值是多少,都应按约定的80000元赔偿。
最后,经保-险公司的据理力争和耐心解释说服,在法院的主持下,原告接受了第一种观点,以38000元调解此案。
【案例分析】
本案的处理是正确的,但法院在讨论本案时,第二种意见对保-险原理和《保-险法》的认识存在很大问题,为此,尚需作以下思考:
1、从保-险原理上说,当保-险标的实际价值已经远远低于保-险金额的标准时,显然不能按照原来的保-险金额进行赔偿,否则,保-险人不仅因此加大保-险赔偿的额度,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还将会因此引发道德危险,增大保-险财产人为损毁的可能性,(如近几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旧车超额投保来诈取保-险金),这样做就有悖于保-险的初衷和保-险经营的基本准则,即保-险是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它的功能只能是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补偿,而不能对保-险财产的安全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并使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获得额外的利益。苗××的车是1995年购买的,当时的价值是8000元,但是,出险是在若干年之后,该车的价值已经发生变动,经物价部门认定,为38000元,如果赔偿苗××80000元,显然在恢复车辆原状的基础上,又获得额外的利益,(甚至可以用这笔赔偿款买两部车),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只能按照该车的实际价值进行赔偿。
2、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在保-险合同中虽然已经明确标记了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以保-险金额的形式规定了赔偿的最高限额,但由于在保-险有效责任期内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或高、或低的变动,因此在保-险事故发生之时,保-险当事人还须对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亦即对保-险赔付的金额重新作出估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静态价值,即投保时约定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以承保金额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另一种是动态价值,即在保-险责任期内保-险标的的价值所发生的变动,这种价值是以赔付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双重的价值标准,即在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价值似乎并不是保-险赔偿的唯一标准和依据了,也就是说,承保可以有一个标准和尺度,而赔偿也可以有另一个标准和尺度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有关保-险价值与保-险金额的矛盾关系。因此保-险法第23条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这是对保-险价值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了保-险价值及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的关系,才能对保-险赔偿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