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和节奏之辩

法律援助

    【外资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和节奏之辩 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步伐正不断加速。这将不仅给境内金融市场开放提出新命题,更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密不可分。也有专家提醒,在现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该把控好速度和节奏,以免走得太快。 国际化战略犹如一盘大棋 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切入口,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进程,这一“切入口”在过去一年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加大。 央行数据显示,从2009年7月开始试点到2010年12月底,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5093亿元。 伴随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规模大幅增加,这些境外人民币对投资中国境内金融市场的需求也在加大。 “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就像一盘大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进,大战略的下一步逻辑就是逐步开放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 在连平看来,一方面,境外人民币有回流需求,目前已有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初步政策安排;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外向型发展已经到了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近500亿美元,资本输出和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大,在此过程中企业产生了对外投资便利性和控制汇率风险的需求。 “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仅局限在经常项目下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拓展到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开放。”连平如是说。 继去年央行逐步开展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3月,包括农银香港、建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在内的8家境外金融机构又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0家,意味着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拓宽。 连平还表示,这就会推动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境外非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资本流入境内要放开,但投资之后可能就会产生汇兑需求,最终结果就是很大力度促进中国资本项目下对境外资本流入的放松以及资本项下货币可兑换。 而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则对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逐步开放债券市场,让外资进入固定收益市场、银行利率市场,以及部分开放股票市场等,股市开放可能相对慢一些。“当然,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完全开放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也在加快,货币互换协议的功能也逐步从应对危机转向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今年以来,央行已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中央银行和蒙古国中央银行分别签署7亿元和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专家建言把控好节奏 海外地区对人民币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据了解,新加坡将有望用一家中资银行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清算,此举可能会促使新加坡成为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而伦敦金融城方面也表达了能做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希望。 目前,中国内地以外地区唯一拥有人民币清算银行的地方是香港,央行曾在2005年首次指定中银香港作为首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清算与内地市场的人民币交易。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则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产有望加速增长。他预计,到2012年底,香港的人民币资产规模有潜力从2010年底的水平增长10倍到7000亿元;两年内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则可增长5倍。 此外,也有专家提醒,在现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该要把控好速度和节奏,以免走得太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在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各个步骤都应该先考虑条件是否成熟。“通常来说,风险最小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先理顺国内价格市场化改革,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继而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最后把人民币推向国际舞台。”他说。 孙立坚还表示,首先,全球货币环境依然是“东高西低”,金融市场的开放将给予更多流入国内的人民币以合法身份,要注意套息交易、贸易逆差和外储规模的扩大;其次,大量西方资金正不断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在通胀高企和资产泡沫的微妙环境中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节奏,以免未来一旦大量资金撤离带来的币值和金融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