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案号民再和民申的区别 |
释义 | 案号民再和民申的区别在于原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民再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已生效的案件进行再审;而民申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尚未生效的案件进行申诉。民再案件的案号以“民再”开头,民申案件的案号以“民申”开头。这两种案件类型都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满而向上级法院申请的一种救济途径,通过再审或申诉来寻求对原判决的改变。 案号是指在司法程序中为了区分不同案件而给予的编号,以便于管理和检索。在民事诉讼中,案号通常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如民再123号。民再和民申是两种不同的案件类型,其区别如下: 1. 民再案件:民再是民事再审的简称,是指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级法院提起的再审请求。在民再案件中,原审案件的判决已经生效,但当事人认为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公正,因此申请上级法院对原判决进行再审。民再案件的案号通常以“民再”开头,后面跟随着数字编号。 2. 民申案件:民申是民事申诉的简称,是指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级法院提起的申诉请求。在民申案件中,原审案件的判决尚未生效,但当事人认为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公正,因此申请上级法院对原判决进行审查和改判。民申案件的案号通常以“民申”开头,后面跟随着数字编号。 总结来说,民再和民申的区别在于原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如果原判决已经生效,则为民再案件;如果原判决尚未生效,则为民申案件。这两种案件类型都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满而向上级法院申请的一种救济途径,通过再审或申诉来寻求对原判决的改变。 "民再"和"民申"是民事案号中常见的两种表示方式,它们在表示法律文书时有一些不同之处。"民再"一般表示再审案件,即原案已经有一次判决结果,但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服判决,提起再审申请,最终形成的案件。而"民申"则表示申诉案件,即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或申诉,进入二审或再审程序的案件。因此,从案号上来看,"民再"表示再审案件,"民申"表示申诉案件。这两种表示方式的不同主要在于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案件的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