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如何规定? |
释义 | 刑法对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有明确规定,包括期限和计算方式。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取决于主刑类型,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对于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剥夺政治权利是终身的。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从判决生效时开始,与主刑同时执行。例如,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的罪犯,在主刑执行完毕后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的附加刑。 法律分析 政治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刑法对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适用对象、判决依据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刑法也明确作了如下几种规定: 一、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主刑是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二、判处死刑(含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和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四、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主刑管制的期限相同,并同时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计算 一、判处死列(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终身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计算从判决生效时计算; 二、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主刑管制判决生效之日起与管制同时计算,刑法规定,管制的刑期,从管制判决生效之日计算,刑法又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三、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限届满和判处无期徒刑减刑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主刑执行期限届满或者自假释之日起计算。 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届满减为有期徒刑,刑期执行期满后或者从假释之日起,开始执行其人民法院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如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在主刑执行完毕后,从监狱释放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的附加刑。 结语 政治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刑法对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有严格规定。根据刑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根据不同情况有明确规定。对于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期限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对于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和判处无期徒刑减刑后的犯罪,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计算根据判决生效或主刑执行期限届满开始。根据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因此,剥夺政治权利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措施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四章 人民法院的人员组成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负责法庭警戒、人员押解和看管等警务事项。 司法警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在个别县、市的局部范围内突然发生严重骚乱,严重危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没有作出戒严决定时,当地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决定并组织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实施交通管制和现场管制,限制人员进出管制区域,对进出管制区域人员的证件、车辆、物品进行检查,对参与骚乱的人可以强行予以驱散、强行带离现场、搜查,对组织者和拒不服从的人员可以立即予以拘留;在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力量还不足以维持社会秩序时,可以报请国务院向中央军事委员会提出,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派出人民解放军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恢复和维持正常社会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 第六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手段,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宣传教育,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鼓励公民踊跃参战支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拥军优属和慰问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抚恤优待工作。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网络传媒等单位,应当按照国防动员的要求做好宣传教育和相关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