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伪造证据的认定标准 |
释义 | 1、伪造证据的情形包括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 2、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却或减弱证明作用的情形。伪造证据既包括伪造刑事证据,也包括伪造民事证据; 3、既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也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 一、民事伪证罪立案标准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对伪造证据的主体,依自然人和单位的不同,罚款的金额也不同。 二、伪证罪的行为 1.毁灭、伪造证据; 2.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3.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要有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 三、伪证罪的必要条件 1.只有在刑事诉讼中才有构成伪证罪的问题。 2.构成伪证罪的主体为特定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共四种人。 3.只有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提供伪证的行为才构成伪证罪。 4.从行为上讲,构成伪证罪的行为是指作虚假的,与案件事实不符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5.伪证罪属于故意犯罪,而且有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意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保密。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