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可抗力因素有哪些?——合同中的要件分析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不可抗力的定义和免责范围。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经济因素、技术问题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等情况。在确定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时,应注意不可抗力只指非合同当事人人为可控的因素,并且不能免除所有责任,一般是免除违约责任。 法律分析 根据合同条款,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2.政府行为:如政府封锁、停电、禁止某些活动等。 3.社会异常事件:如骚乱、暴动、恐怖袭击等。 4.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5.技术问题:如计算机故障、网络中断、病毒感染等。 6.合同一方违约:如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抗力因素是指在合同签订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重大的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 2、重大的社会非正常事件; 3、有些情况下,政府行为对民事当事人民事活动的影响,类似于不可抗力,应当比照不可抗力处理。 确定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1、不可抗力免除的责任仅限于违约责任; 2、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不当然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应视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分别处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债务人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应解除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并免除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债务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则应变更合同内容,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仅造成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暂时困难,则可要求债务人迟延履行,但免除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 3、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中的不可抗力因为一般指自然灾害、社会非正常事件,以及政府干预等非合同当事人人为可控的因素。对于不可抗力的免责,并非免去所有责任,一般是免去违约责任,而且不是无条件免去所有违约责任。 结语 不可抗力因素是合同中的一种免责条款,但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免除责任。在确定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时,需要从违约责任、合同内容变更和债务人迟延履行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也需要承担通知义务,以免给对方造成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