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骨折后需要停工留薪几个月
释义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停工留薪期的长短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对于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在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职工需要护理时,由所在单位负责。
    法律分析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
    2、关于停工留薪期的具体长短,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依据工伤的部位和程度、治疗需要及个体差异,参照工伤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
    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4、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拓展延伸
    骨折期间的工资保障政策
    骨折期间的工资保障政策是指在员工因骨折等工伤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期间,雇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根据具体情况,骨折期间的工资保障政策可能包括停工留薪、工伤补偿金等形式。停工留薪是指员工在骨折期间无法工作,但仍能享受基本工资待遇。而工伤补偿金是根据工伤程度和工资水平确定的一次性或定期支付的补偿金。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骨折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以便顺利康复并重新回归工作岗位。
    结语
    骨折期间的工资保障政策旨在确保员工在无法正常工作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停工留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员工在骨折期间无法工作,但仍能享受基本工资待遇。此外,根据工伤程度和工资水平,工伤补偿金也可能作为补偿形式之一。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顺利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4: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