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谁负主体责任,谁负监督 |
释义 | 谁负主体责任,谁负监督是指在工作中,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应该分别由不同的责任主体承担。 主体责任是指在工作中,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包括任务完成、效果达成、质量保证等,责任主体一般为实施工作的部门或个人。而监督责任则是指在工作中,应当对主体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主体责任得到落实,责任主体一般为上级部门、相关机构或专门的监督机构。 在实践中,负责主体责任的部门或个人应当根据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积极履行职责,确保工作任务完成和效果达成,并承担相应的工作风险和后果。而负责监督责任的部门或个人应当对主体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监督风险和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划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交叉性,具体的责任划分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进行综合评估和确定。同时,在实施工作中,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应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效果的达成。 监督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 1、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国家和地方设立了各种监督机构,如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这些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用于监督各种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和工作; 2、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监察法》、《纪律处分条例》等,用于规范和完善监督工作; 3、监督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监督机构和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监督,如巡视、检查、调查、审计、举报等,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4、监督结果的处理和反馈:监督机构和人员应当及时处理监督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或纠正,同时向社会公开监督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 综上所述,监督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活动,需要依靠各级监督机构和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有效和规范。同时,监督工作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监督的公正、客观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