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虚假诉讼罪的特征及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
释义 |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是: (1)主体:为虚假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案发多于关系较密切的当事人之间,或亲属、朋友、同事、关联公司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客体:侵害的是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损害司法权威; (3)主观:故意。以侵占他人财产、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损害为目的; (4)客观:行为具有违法性。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鉴定意见等手段,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5)行为: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即便有对抗,也是虚假的对抗,以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 虚假诉讼罪的表现形式有虚构借款、签订假合同、伪造证据材料、假倒闭、假离婚等,大多数虚假诉讼是在亲属、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串通,但已有逐渐演变为威胁、贿买作假证之势。 一、虚假诉讼罪构成要件有什么 构成虚假诉讼罪的要件如下: 1、构成虚假诉讼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均可构成构成虚假诉讼罪; 2、主观上是故意的; 3、犯罪对象为复杂对象,包括国家司法秩序和别人合法权益; 4、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捏造事实;行为人必须提起民事诉讼;行为人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别人合法权益。 二、刑法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为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的诉讼行为; 3、主体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的单位或个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