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安乐死的定义与概念 |
释义 | 安乐死是一种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方式,针对患有不治之症、极度痛苦的病人。各国对其合法性存在争议,我国目前不允许安乐死。安乐死必须符合条件:病情无法治愈、临近死亡;病人极度痛苦;目的是解除病人痛苦而非其他利益;需要病人的真诚同意;医师执行;采用符合伦理规范的方法。 法律分析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一般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处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实施使其在无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为。狭义专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实施促使其迅速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又称无痛苦死亡。各国对安乐死是否合法存在争论,我国目前是不允许安乐死的,一般来说,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 2、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 3、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 4、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 5、原则上必须经医师执行; 6、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拓展延伸 安乐死的伦理争议与法律立场 安乐死的伦理争议与法律立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安乐死指的是在患有不可逆转的病痛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通过自愿选择终止生命的行为。伦理争议主要涉及到生命的尊严、自主权和医学道德等方面。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实现人道关怀。另一方面,反对者担心滥用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违背了生命的尊严和医学伦理。在法律立场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安乐死有不同的立法和观点。有些国家允许安乐死,但设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而其他国家则完全禁止。因此,安乐死的伦理争议与法律立场至今仍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结语 安乐死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立场。安乐死是指在不可逆转的病痛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通过自愿选择终止生命的行为。伦理争议主要关乎生命的尊严、自主权和医学道德。支持者认为安乐死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实现人道关怀。然而,反对者担心滥用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违背了生命的尊严和医学伦理。在法律立场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安乐死有不同的立法和观点。有些国家允许安乐死,但设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而其他国家则完全禁止。因此,安乐死的伦理争议与法律立场至今仍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97.对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