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房屋交易遗产税是多少
释义
    费用
    1、继承权公证费用;
    继承权公证费按照继承人所继承的房地产的评估价的2%来收取,最低不低于200元。
    2、房地产价值评估费用;
    根据沪价房(1996)第088号文评估费用根据房地产价值的高低不同采用差额定律累进方式来计算,
    房地产价格总额(万元)累进计费率‰
    100以下(含100)5
    101以上至1000部分2.5
    1001以上至2000部分1.5
    2001以上至5000部分0.8
    5001以上至8000部分0.4
    8001以上至10000部分0.2
    10000以上部分0.1
    3、房地产继承过户税费。
    由房屋评估价0.05%的合同印花税、100元的登记费、5元的权证印花税组成。
    1)继承(直系亲属):(不纳入限购)
    营业税:证过5年可免征(未满可在档案馆调前证是否过5年)
    未过5年:估价5.6%
    个税:证过5年且唯一住房可免征(未满可在档案馆调前证是否过5年)
    未过5年估价1%
    2)遗赠(非直系亲属):(纳入限购)
    营业税:证过5年可免征
    未过5年估价5.6%
    个税:证过5年且唯一住房可免征
    未过5年估[2]价1%
    说明:继承房产过户的权属来源如果写为“继承、赠与”的是按赠与的方法计税。
    4、契税
    法定继承人继承房地产,免契税,对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需要缴纳契税1.5%。
    如一套100万的房子办理继承过户,要承担5000元的房屋评估费用+2万元的公证费用+500元合同印花税+100元的登记费+5元的权证印花税=25605元,费用可观,所以有的人在购买房地产的时候直接将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
    但如果双方申报的房屋价值符合市场价的,一般可以免掉评估费用、而且公证费用如果只公证签名的,仅需要数百元,这样费用就大大的节省了。
    税费
    被继承人遗产由《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所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的,每位继承人可从应纳税遗产总额中扣除二万元;对于代位继承的,可比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给予扣除。继承人中有丧失劳动能力且由被继承人生前赡(护)养的,可按当时年龄七十五岁的年数,每年加扣五千元;继承人中有年龄距满十八岁且由被继承人生前抚养的,可按其当时年龄距满十八岁的年数,每年加扣五千元。被继承人遗产由《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的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每位继承人可从应纳税遗产总额中扣除一万元;继承人中有丧失劳动能力且由被继承人生前赡(抚)养的,可按其当时年龄距满七十五的年数,每年加扣三千元;继承人中有年龄未满十八岁、且由被继承人生前抚养的,可按其当时年龄距满十八岁的年数,每年加扣三千元。上述继承人中有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的,不得给予扣除。
    被继承人死亡前五年内发生的累计不超过二万元的赠与财产。
    被继承认拥有所有权,并与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共同居住、不可分割、价值不超过五十万元的住房。价值超过五十万的,只允许扣除五十万元。
    遗产税的免征额为二十万元。
    遗产税的计算公式为:应征遗产税税额一应征税遗产净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遗产税的免征额及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标准,由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遗产税依照本条例所附的《遗产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征收。
    流程
    继承房产产权,是以死者没有遗嘱为前提的,必要条件是直系亲属才能有权利分享继承权。所以,在继承产权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可同时享有该物业产权的人数,并提供有效的证明。先要去办理公证,需要提交的材料有被继承人死亡证明、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户口簿或其他可以证明被继承人与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件、继承人的身份证件和其他公证处要求提供的文件。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比后者需要多提供一份已经被公证过的遗嘱。
    继承权公证费按照受益额,也就是继承人所继承房屋经过专业部门评估后的评估价值的来收取。有的被继承人会留下遗嘱,在继承权的公证上也分成了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和无遗嘱的继承权公证两种,办理这种公证的时候,需要提交的材料有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户口簿或其他可以证明被继承人与法定继承人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件、继承人的身份证件和其他公证处要求提供的文件。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比后者需要多提供一份已经被公证过的遗嘱。
    
     该内容由 周伟男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