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真相:假离婚与真离婚的界限在哪里? |
释义 | 假离婚变真离婚后,无法改变离婚事实,但可在一年内起诉法院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受理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的财产分割问题,但若未发现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会驳回请求。 法律分析 在假离婚变真离婚的情况下,不能改变已经离婚的事实,但是可以争取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男女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之后,婚姻关系就解除了。即使当时是被骗才自愿离婚的,之后也不能通过法律途径使离婚登记归于无效。但是,如果当时离婚的时候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并非当事人自愿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原来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 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拓展延伸 假离婚:如何判断和应对? 假离婚是指一方或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虚假申请离婚的行为。要判断是否存在假离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观察离婚申请的动机和背景,是否有明显的经济或法律利益驱动。其次,调查夫妻双方是否真实分居、停止共同生活,或存在其他婚姻关系。还可以通过调查财产转移、债务转移等行为,以及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情况来判断。如果发现存在假离婚的情况,可以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并请求法院采取适当的法律措施。应对假离婚需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寻求法律援助,确保离婚程序公正透明。同时,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们对假离婚的认识和警惕,以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结语 离婚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一旦登记完成,婚姻关系便解除。尽管假离婚无法使登记无效,但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双方仍有争议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离婚时财产分割不是自愿的,一方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或撤销原有的财产分割协议。然而,法院将仔细审查是否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况。对于假离婚行为,我们应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以保障离婚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