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病无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做他的监护人,那谁做他的监护人 |
释义 | 未成年人监护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需得到住所地居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成年人监护顺序: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需得到住所地居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监护人之间可协议确定,但需尊重被监护人意愿。 法律分析 如果该人是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顺序承担监护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必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如果是成年人,按照下列顺序, 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近亲属;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必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拓展延伸 如何确定精神病患者的合适监护人? 确定精神病患者的合适监护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首先,需要评估潜在监护人的能力和意愿。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心理和情绪稳定性,以应对患者的特殊需求?其次,要考虑患者与潜在监护人的关系,如亲属关系、信任程度等。监护人应能提供稳定的支持和关爱。此外,法律要求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以确保监护人符合相关法律标准。最后,专业意见也是必要的,律师或医生可以提供法律和医疗方面的建议。综上所述,确定精神病患者的合适监护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按照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顺序确定。而对于成年人的监护人,则是根据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的顺序来确定。如果没有合适的亲属,可以考虑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得到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在确定监护人时,应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选择,需综合考虑潜在监护人的能力、意愿、与患者的关系,以及法律要求等因素,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七条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政府保护第九十三条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