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四川成都读小学需要满足什么满足条件有哪些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成都读小学的条件和本地户口入学准备材料。适龄儿童需年满六周岁,并确保其与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和有效证明。本地户口的家长需提供适龄儿童出生证明、父母身份证和房产证明等材料。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则需提供《成都市居住证》和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非本地户口需先办理居住证,然后按照上述材料办理入学。 法律分析 成都读小学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学校学位情况和适龄儿童数量等,确定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日期,并制定具体入学实施办法。 二、本地户口入学准备材料 1、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该户籍登记点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有效证明原件(即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及全权所有的房产证)。 如果户籍登记点对应的产权证明不是父母而是祖辈的,需要提供房管局开具的无房登记记录; 3、适龄儿童出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儿童预防接种证; 5、父母身份证; 备注:每张复印件必须父母签名。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递交的证明资料 1.申请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本区《成都市居住证》(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的务工人员 可提供《成都市居住登记证明》); 2.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与学生同一户籍的居民户口簿,或其他法定监护关系证明材料; 3.申请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内用人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或在中心城区内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 4.申请人提供截止5月31日,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证明(且申请入学当月处于连续缴纳状态); 5.截止5月31日,申请人已在居住证上地址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相关证明(如下); ①自购房者: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购房合同,并提供《房屋信息摘要》 ②居住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自购房者:提供房产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 ③租住房屋者:需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或《租赁备案管理》。 ④租住公租房或廉租房者:提供租房合同。 ⑤租住单位集体宿舍者:提供该单位集体宿舍的房产证明及单位出具的实际居住证明。 非本地户口先要办理居住证,然后按上面的方法办理入学。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按时入学。而据我所知,2023年四川成都小学即将迎来入学,因此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根据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学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清单: 1. 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学生需要提供父母的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以便学校进行学籍注册和审核。 2. 学籍证明:学生需要提供小学毕业证书或小学以上学历证明,以证明其具有相应的接受教育的能力。 3. 小学一年级新生健康情况证明:学生需要提供小学一年级新生健康情况证明,以确保其具备入学条件。 4. 家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生需要提供父母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便学校进行学籍注册和审核。 5. 住房证明:学生需要提供其父母在成都有合法居住权的住房证明,以证明其具备在成都市接受教育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材料清单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学校而异。因此,在准备入学材料时,应仔细阅读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具体要求,以免漏掉任何重要材料。 结语 成都读小学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学校学位情况和适龄儿童数量等,确定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日期,并制定具体入学实施办法。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适龄儿童出生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和父母身份证等是本地户口入学准备材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递交的证明资料包括申请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和本区《成都市居住证》、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与学生同一户籍的居民户口簿或其他法定监护关系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内用人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或在中心城区内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的证明、已在居住证上地址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相关证明等。非本地户口需办理居住证,然后按上面的方法办理入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七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终止时,审批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安排学生继续就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九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