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户口迁移后怎么填写户籍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户籍和籍贯的概念及其关系。户籍是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而籍贯则是公民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填写籍贯时应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如果公民的籍贯发生更改,祖父的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则需要办理相应的迁移手续。 法律分析 户籍本上的户籍要改为迁入户籍,而籍贯不变。 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籍贯: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拓展延伸 籍贯和户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籍贯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并具有法律地位的地点,例如出生地、家庭住址等。而户籍则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地区登记注册的、由政府颁发并管理的身份证件,用于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和家庭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应当具有国籍,并且不得具有双重国籍。因此,一个人的籍贯并不影响其国籍。而户籍则是由国籍决定的,一个人拥有一个国籍就只能拥有一个户籍。 此外,户籍与国籍的关系还表现在移民和留学方面。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拥有其他国家国籍,那么他就不能直接申请中国国籍。而如果一个人拥有其他国家国籍并且符合相关条件,他也可以通过政府特殊渠道申请中国国籍。 综上所述,籍贯和户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籍贯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并具有法律地位的地点,而户籍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地区登记注册的、由政府颁发并管理的身份证件。一个人的籍贯并不影响其国籍,而户籍则是由国籍决定的。 结语 户籍和籍贯是公民身份证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户籍的迁入和籍贯的更改也需要遵循相关规定。根据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去世,则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未落常住户口,则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而当公民登记籍贯后,如果祖父又迁移户口,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因此,公民在办理相关手续时需要仔细了解相关规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二十二条 户口簿、册、表格、证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一制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统筹印刷。 公民领取户口簿和迁移证应当缴纳工本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六条 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关于领取户口迁移证缴纳工本费项,公安部于1975年9月15日“关于取消户口迁移证收工本费的通知”中已予取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