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资源税的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第三条中关于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和相关规定。现行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是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资源税是以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对象所课征的税,旨在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级差收入归国家所有,排除因资源优劣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中国资源税目前的征税范围包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第三条,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按照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额。现行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 例如,某煤矿在某一纳税期内共生产销售洗煤1万吨,自产自用洗煤0.2万吨。已知其洗煤的综合回收率为75%,其原煤的规定税额为2元/吨,则该煤矿在这一纳税期内应纳的资源税额为:[(1+02)÷75%]x2=1.6x2=3.2(万元)。再如,某铜矿山1月份将其开采的铜矿石原矿若干移送用于入选铜精矿,共生产销售钢精矿3125吨。已知铜精矿的选矿比为32,经查税法有关规定,该铜矿资源等级为四等,适用的单位税额为每吨1.3元,则该铜矿1月份入选铜精矿应纳的资源税额为:(3125x32)x1.3=130000(元) 相关知识 资源税是以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开征资源税,旨在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级差收入归国家所有,排除因资源优劣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中国资源税目前的征税范围包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 拓展延伸 资源税是一种由政府征收的税收,旨在通过调节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中,通常会涉及到矿藏开采量、油气产量、煤炭产量等资源的数量或者价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第三条的规定,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资源的产量或者自用数量。对于不同的资源类型,计税依据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计税依据为当期产量或者自用数量;对于其他资源,计税依据则可能是当期产量、自用数量或者采掘登记数量。 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资源价格波动、产量变化、自用数量的变化等。因此,在制定资源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来稳定计税依据。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第三条,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按照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额。现行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资源税是以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对象所课征的税,旨在使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级差收入归国家所有,排除因资源优劣造成企业利润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中国资源税目前的征税范围包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资源税。 应税资源的具体范围,由本法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以下称《税目税率表》)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五条 契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计税依据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五条 契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计税依据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