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急辞工劳动法规定如何扣工资 |
释义 | 急辞工扣工资的规定:劳动者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单位可要求赔偿,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工资的20%;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付清工资。合法辞退规定:试用期不符合条件;因病或非因工伤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企业破产或整顿期间;开除、除名、劳动教养或判刑的员工。 法律分析 急辞工扣工资的规定包括: 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2、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3、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合法辞退规定包括: 1、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试用期内,经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3、企业宣告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4、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开除,除名、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 拓展延伸 急辞工后工资扣除的法律规定和限制 急辞工后工资扣除的法律规定和限制主要涉及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有权扣除员工的工资,但扣除的金额应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具体情况,扣除工资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法定的违约赔偿、未履行的工作职责导致的损失等。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雇主不能随意扣除工资的情况,如不得扣除法定福利待遇、社会保险费等。因此,雇主在急辞工后扣除工资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赔偿责任。 结语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急辞工后工资扣除存在一定的法律规定和限制。雇主有权根据劳动合同约定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另外,劳动法规定了雇主不能随意扣除员工的工资,如不得扣除法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费等。因此,雇主在急辞工后扣除工资时必须合法合规,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