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谎报案情的治安处罚依据 |
释义 | 谎报案情的治安处罚依据解决如下: 1、报案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法律会予以充分保障。但如果是虚假报案、恶意报案,不仅使有限的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在处理无效警情上,无法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保护我们的权益,还有可能使没有违法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损害公安机关执法权威,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2、假报警显然是构成了违反行政治安事件,应当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如果因假报警,导致发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的,还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 谎报案情和谎报警情的区别如下: 1、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谎报警情”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谎报案情”则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2、两者行为客观表现形式不同。“谎报警情”是指在社会上散布虚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报警台或其他部门报告虚假的信息,一般限于谎报可能导致公众恐慌、公共秩序严重扰乱的案件。而“谎报案情”是指向行政执法机关举报、投诉并不存在的案件事实或者夸大案件事实; 3、处罚幅度有差异。谎报警情(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是指行为人明知没有发生警情而谎报,故意制造混乱,扰乱公共秩序,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严重后果一般是指造成公众心理恐慌、大规模逃离、引起公众骚乱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情形,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综上所述,会根据具体情节来定,一般是批评教育、罚款、拘留为主。谎报警情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